首页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培养方案  教务管理  本科教学  实践教学  专业设置  学校首页  精品共享课 
 
站内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正文
关于组织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的通知
2012-06-25  

陕师院教函[2012]48

各教学系部: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的通知》(陕教秘办[2012]3号)文件精神,为做好我院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的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综述

本届课件大赛将在全省范围内面向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征集参赛课件,并邀请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和各学科知名专家进行评审。经过评审后,择优上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经复审后,由大赛组委会通知决赛参赛者,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现场决赛及获奖作品的交流、颁奖活动。在本次大赛中所有获奖课件,将被优先选录进中国教育资源网,在保护作者知识产权和相关权益的原则下,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作者签约,向全国各级各类教学单位推广。

二、评审标准

参赛课件不限制作软件和制作工具,不限风格形式。课件教学内容50%以上为作者原创,课件引用的图文资料应注明来源,如由此引起知识产权争议,应由作者承担责任。每件参赛课件的制作者原则上基教不超过3人,高教、职教不超过8人。凡参赛的课件均应为非正式出版物。

三、奖励办法  

(一)教育部奖项。

各组均设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十名,三等奖二十名。以上各奖项(奖项设置将根据各组参赛人数进行调整)获奖者须参加现场决赛方可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获奖证书及奖品。

各组均设最佳创意奖、最佳教学设计奖、最佳技术实现奖、最佳艺术效果奖各一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奖者将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获奖证书。

(二)省内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具体数量将视参赛总人数决定;报送参赛课件数量达到20件以上的组织单位,可获组织奖,获奖个人和单位省教育厅予以通报表彰。

四、参加办法

1.参赛者填写《参赛回执表》。《参赛回执表》可通过陕西省教育厅门户网站(www.snedu.gov.cn)“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栏目下载。

2. 参赛者须提交电子版课件介绍,介绍课件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 参赛者须在95日前以光盘形式提交参赛课件2份,须将《参赛回执表》及课件介绍刻录在课件光盘中。材料报送到计算机系办公室(2教楼D205室)。

4. 普教参赛课件评审费200/件。

其他未尽事宜请与教务处教学科或计算机公共课教研室联系。联系电话:

李萍  029-8153013115349218601

张扬  029-81530061

附件:

1. “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陕西赛区活动方案

2. “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普教)”参赛回执表

3. “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组织单位参赛回执表

4. “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课件评分标准(2012年版)

 

 

 

        教务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12611


附件1

 

“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陕西赛区活动方案

 

主办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指定网站:陕西省教育厅门户网站(www.snedu.gov.cn

中国教育资源网站(www.cern.net.cn

优课网(www.uken.cn

 

一、活动综述

本届课件大赛将在全省范围内面向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征集参赛课件,并邀请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和各学科知名专家进行评审。通过评审,遴选出一批好的作品,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各教育教学单位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应用水平,提高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陕西赛区组委会设在省教育厅办公室,请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参赛课件提交至赛区组委会,经过有关专家评审后,择优上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经复审后,由大赛组委会通知决赛参赛者,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现场决赛及获奖作品的交流、颁奖活动。参赛者可随时关注大赛指定网站,了解本届大赛的活动进程。

在本次大赛中所有获奖课件,将被优先选录进中国教育资源网,在保护作者知识产权和相关权益的原则下,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作者签约,向全国各级各类教学单位推广。

二、时间安排

征集时间:2012319—97省内征集) 

初审时间:

201298—915(省内评审)

普教2012921—1015日(教育部信息中心初审)

高教及职教2012916—930日(教育部信息中心初审)

复审时间:

普教20121016—116日(教育部信息中心复审)

高教及职教2012101—1015日(教育部信息中心复审)

决赛时间:

普教20121117—1119日(现场决赛)

高教及职教20121026—1029日(现场决赛)

三、分组方式

根据提交课件的适用对象,将普教参赛课件分为高中、初中、小学三个组;将高教(本科)参赛课件分为高教文科组、高教理科组、高教医科组、高教工科组四个组;职教参赛课件分为高职组、中职组两个组。

四、评审标准

参赛课件不限制作软件和制作工具,不限风格形式。课件教学内容50%以上为作者原创,课件引用的图文资料应注明来源,如由此引起知识产权争议,应由作者承担责任。每件参赛课件的制作者原则上基教不超过3人,高教、职教不超过8人。凡参赛的课件均应为非正式出版物。评审标准见附件4

五、奖励办法  

(一)教育部奖项。

各组均设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十名,三等奖二十名。以上各奖项(奖项设置将根据各组参赛人数进行调整)获奖者须参加现场决赛方可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获奖证书及奖品。

各组均设最佳创意奖、最佳教学设计奖、最佳技术实现奖、最佳艺术效果奖各一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奖者将获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颁发的获奖证书。

(二)省内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具体数量将视参赛总人数决定;报送参赛课件数量达到20件以上的组织单位,可获组织奖,获奖个人和单位省教育厅予以通报表彰。

六、参加办法

(一)报送(高教、职教组)。

1.本次大赛将开通“大赛报名系统”。71后参赛单位和个人可在优课网(www.uken.cn)上填写参赛单位信息、作者信息和课件信息;

2.在“大赛报名系统”中下载系统生成的“报名信息文件”,并刻录在课件光盘中;

3.在光盘上标注“报名信息文件”中的课件编号;

4.在97前将课件光盘提交至陕西赛区组委会并将报名信息文件报送至指定电子邮箱,参赛者将光盘邮寄到赛区组委会之前,可在“大赛报名系统”上对参赛单位信息和课件信息进行修改;报送光盘前须查杀病毒;

5.单机版课件以光盘形式提交可执行程序参加评审;

6.网络版课件以光盘形式提交源代码、网址、五分钟抓屏演示录像参加评审;

7.课件评审费400/件,请于97前交(汇)至陕西赛区组委会。

(二)报送(普教组)。

1. 参赛单位填写《组织单位回执表》、参赛者填写《参赛回执表》,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邮寄或发电子邮件至陕西大赛组委会。《组织单位回执表》、《参赛回执表》可通过陕西省教育厅门户网站(www.snedu.gov.cn)“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栏目下载;

2. 参赛者须提交电子版课件介绍,介绍课件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 参赛者须在97前(以邮戳时间为准)以光盘或电子邮件形式提交参赛课件一份,须将《参赛回执表》及课件介绍刻录在课件光盘或打包在电子邮件的附件中。在报送光盘前查杀病毒;

4. 普教参赛课件评审费200/件,请于97前交(汇)至陕西大赛组委会。

(三)初审。

先在省内评审;然后择优上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进行部级初审。具体进行资格审定、技术测试、作品思想内容的审核。

(三)复审。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评审组于2012101—1015日对高教及职教课件经复审后将选出各组参加决赛的课件,进入决赛的课件名单将于1016日在中国教育资源网(www.cern.net.cn)上公布。20121016日—116日对通过初审的普教课件进行复审,选出各组参加决赛的课件。进入决赛的课件名单将于117日在中国教育资源网上公布。

(四)决赛。

组委会将通知决赛作者到北京参加现场决赛(见时间安排)。凡取得决赛资格的作者均可修改课件并自愿携带电脑参加现场决赛。决赛中,参赛者首先进行5分钟的演示和讲解,然后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现场公布决赛成绩,决出各组一、二、三等奖。缺席的参赛作者将被视为自动弃权。

(五)颁奖典礼。

教育部信息中心组委会将在颁奖典礼上公布决赛结果,有关领导为获奖的个人和单位颁奖。大赛评审组组长总结和分析课件大赛的全部评审过程、点评获奖课件。

七、决赛报到事宜

教育部信息中心决赛交流及颁奖典礼报名截止日期为

高教、职教:1022日,报到时间为1026日。

普教:1113日,报到时间为1117日。

具体地点及日程将另行通知,亦可通过中国教育资源网了解有关信息和具体安排。

八、联络方式及汇款地址

  位: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陕西赛区组委会(省教育厅办公室610室)

  址:西安市长安南路563号省教育厅办公室(邮编710061

联系人:尚卫锋

  话:02988668906

电子邮箱:snkjds@163.com(邮件报送格式:多媒体大赛、单位、组别、作品名称。)


附件2

“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普教)”参赛回执表

 

填表日期:         

参赛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

 

课件名称

 

作者信息

姓名

部门及职务

电话/手机

E-mail

 

 

 

 

 

 

 

 

 

 

 

 

参赛组别

 

(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适用教材

(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其他)

年级

学期

 

 

 

课件形式

 

制作工具

 

教学目的

 

运行环境

 

安装步骤

 

重点参评部分

 

(评审参考)

汇款金额

 

汇款方式

 

汇款日期

 

发票邮寄地址

 

发票邮寄

收件人

 

本参赛作品为本人原创作品,未正式出版,同意被收录入中国教育资源网。

                                                

                                               作者签名:———————

注:1.作者信息部分请按顺序填写,请勿用拖拽单元格方式更改作者顺序。

2.本表请以电子文档形式刻录在课件光盘中,并打印后手写签名随光盘上交。

3.邮件报送格式:多媒体大赛、单位、组别、作品名称。

 


附件3

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组织单位参赛回执表

 

填表日期:         

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联系人

 

职务

 

 

 

E-mail

 

 

 

汇款金额

 

汇款方式

 

汇款日期

 

发票邮寄地址

 

发票邮寄收件人

 

参赛课件数量

 

发票是否

开在一起

 

  赛  课     

序号

     

作者姓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1.请在封面注明组别(普教、高教及职教);

2.每个参赛课件需另外完整填写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参赛回执表

 


附件4

“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课件评分标准(2012年版)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分值)

指标说明

评分范围

入选系数

二级

指标

一级

指标

教学内容

20)

科学性规范性

10

科学性(5

教学内容正确,具有时效性、前瞻性;无科学错误、政治性错误;无错误导向(注:出现严重科学错误取消参赛资格)0-5

0-10

0-20

C1

规范性(5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符合出版规范,无侵犯著作权行为(0-5

知识体系

10

知识覆盖(5

在课件标定范围内知识内容范围完整,知识体系结构合理(0-5

0-10

逻辑结构(5

逻辑结构清晰,层次性强,具有内聚性(0-5

教学设计

(40)

教学理念及设计(20

教育理念(10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和批判能力(0-10

0-20

0-40

C2

目标设计(5

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表述规范,适应于相应认知水平的学生(0-5

内容设计(5

重点难点突出,启发引导性强,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0-5

教学策略与评价

(20

教学交互(5

较好的人机交互,有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互、讨论(0-5

0-20

活动设计(5

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研究性或探究性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0-5

资源形式与引用(5

有和教学内容配合的各种资料、学习辅助材料或资源链接,引用的资源形式新颖(0-5

学习评价(5

有对习题的评判或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0-5

技术性

(25)

运行状况

10

运行环境5

运行可靠,没有“死机”现象,没有导航、链接错误,容错性好,尽可能兼容各种运行平台(0-5

0-10

0-25

C3

操作情况(5

操作方便、灵活,交互性强,启动时间、链接转换时间短(0-5

设计效果

15

软件使用(5

采用了和教学内容及设计相适应的软件,或自行设计了适合于课件制作的软件0-5

0-15

设计水平(5

设计工作量大,软件应用有较高的技术水准,用户环境友好,使用可靠、安全,素材资源符合相关技术规范(0-5

媒体应用(5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技术表现符合多媒体认知的基本原理(0-5

艺术性

(15)

界面设计

7

界面效果(3

界面布局合理、新颖、活泼、有创意,整体风格统一,导航清晰简捷(0-3

0-7

0-15

C4

美工效果(4

色彩搭配协调,视觉效果好,符合视觉心理(0-4

媒体效果

8

媒体选择(4

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切合教学主题,和谐协调,配合适当(0-4

0-8

媒体设计(4

各种媒体制作精细,吸引力强,激发学习兴趣(0-4

加分

(2)

应用效果(1

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有较大推广价值0-1

0-1

0-2

现场答辩(1

表述清晰、语言规范、材料充实、重点突出;快速准确回答问题,熟练演示课件(0-1

0-1

  

上一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巡考安排
下一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公共必修课考试安排